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4G網絡實現自然村(20戶以上村民小組或聚居寨)全覆蓋,5G應用更加普遍,自然村(20戶以上村民小組或聚居寨)光纖通達率達到70%,有條件的農村具備100兆以上接入能力,有線廣播電視網連通所有行政村。推動農業物聯網應用,打造數字農業產業新優勢。“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省、市、縣、鄉、村五J全覆蓋,建成一批特色鄉村文化數字資源庫。網絡扶貧行動向縱深發展,信息化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的作用顯著。惠農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G,城鄉“數字鴻溝”逐步縮小,形成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行動方案》強調,將重點抓好任務落實,包括完善支撐數字鄉村發展的基礎設施,加快布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先導產業,優化信息惠農的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數字鄉村的治理能力,消除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數字鴻溝”,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行動方案》明確,在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協同推進數字鄉村發展,研究重大政策、重點工程和重要舉措,督促落實各項任務,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將數字鄉村建設融入信息化規劃和鄉村振興重點工程,完善產業、財政、金融、教育、醫療等L域配套政策措施。按照統籌規劃、整合共享、集聚提升的原則,按規定選擇優勢區域開展數字鄉村試點示范工作。加強信息化相關資金項目的整合運用,爭取層面的數字鄉村試點、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等對我省數字鄉村建設的支持。
到2022年,建成10個以上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推動3萬家企業上鏈,建成5個左右區塊鏈產業園,相關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0億元,建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塊鏈技術創新高地、產業集聚洼地和應用示范基地
聚焦七項主要任務,實施十大重點工程,爭取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進入全國前10強,突破2.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5%
規劃》聚焦七項主要任務,實施十大重點工程,爭取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進入全國前10強,突破2.5萬億元
湖南未來產業發展重點: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高性能數字芯片、智能電網、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新增長點
針對不同對象的操作能力具有很高的技術挑戰,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在工業場景中,機器人需要使用不同工具完成任務;服務機器人的多樣形態導致了很難通過一套通用的算法
行業生態的開放性挑戰,服務機器人行業內部亟待推動標準化的統一和建立更加開放、包容、普惠的行業生態;服務機器人的通用性與泛化性壁壘,各種機器人系統缺乏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
打造多元化的產品矩陣,實現服務的全面覆蓋和優化升級;多技術棧融合以完成更復雜的任務;全球化與本地化結合以適應當地的市場特點和文化差異
通過 打造全面的產品矩陣為用戶提供清潔、配送、 迎賓引導等復合型的產品組合,確保在同一場 景中多種機器人之間能夠實現完美的調度與協 作,從而提升用戶體驗的一致性
關鍵技術支持,機器人的移動,操作,交互等技術迎來高速發展;人口結構改變,通過服務機器人技術來應對勞動力的缺乏問題;大力推動制造業、服務業等各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服務機器人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服務機器人(全產業鏈)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00億美元;未來十年將以17.1%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35年,全球服務機 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950億美元
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到2035年將達到1950億,通過多品類產品矩陣提供全棧式場景解決方案,滿足終端用戶的復合型需求;移動-操作-交互三大核心技術棧驅動具身智能的發展
提供公文寫作、民生服務、旅游交 通等6大類18項政務服務,構建"對話即辦事”“感知即處置"新型智慧政務體;將DeepSeek模型應用于交通+旅游融合治理體系的功能新區
人社小靈光服務體系極大提升公文寫作、政策查詢和數據統計的智能化水平;完成"鹿小數"等平臺接入,定制開發"智慧黨建"“財務內控制度”等智能體
白皮書提供了高等教育領域生成AI當前狀態的快照,并提出了跨機構及機構內部推廣生成AI的框架;制定全面的機構級AI戰略,涵蓋文化、規則、準入、熟悉度和信任等方面
教育理念革新:從“學知識”向“強能力”轉變,強調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教學模式創新:推動“師/生/機”深度交互,利用AI技術實現個性化、智能化教學;教師角色轉變:教師應努力掌握AI相關知識技能,與人機協同打造“超級教師”。
端側大模型集成GPT-4,實現即時地標識別和路線規劃;醫療大模型診斷預測,復雜醫療問題推理;內容創作與媒體生成,文本配圖、3D虛擬場景設計;智能體協作處理復雜任務